10年來,全球叉車市場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2009年,中國首次成為世界第一大叉車銷售市場,中國叉車市場潛力巨大,成為競爭最充分、國際化程度最高、世界最開放的市場。世界叉車制造商50強有37家進入中國市場,建立了完善的業(yè)務體系,很多企業(yè)還建立了制造和研發(fā)基地。2008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,也導致企業(yè)并購、重組、收購的活躍,以及中國企業(yè)的崛起,很多10年前的全球20強企業(yè)已經淡出了大家的視線。
我們選取了2007年美國《MMH現代物料搬運》雜志發(fā)的全球叉車制造商20強名單,與2017年的名單進行了對照,發(fā)現變動還是很劇烈的。
2007年全球前二十位,分別是豐田、凱傲集團、永恒力、納科實業(yè)、三菱/卡特彼勒、科朗、TCM、日產、小松、安徽叉車集團、力至優(yōu)、斗山、克拉克、曼尼通、杭叉、現代、歐克拉、臺勵福、康姆比、大連叉車、胡比特克斯(并列二十)。其中,中國四家企業(yè)入圍:安徽叉車集團進入前十強,杭叉、臺勵福、大連叉車進入二十強,其余皆為歐美、日韓品牌。到了2017年,全球前二十位為:豐田、凱傲集團、永恒力、三菱物捷仕、科朗、海斯特-耶魯、安徽叉車集團、杭叉、斗山、克拉克、小松、現代、龍工、中力、康姆比、曼尼通、科尼、胡比特克斯、Paletrans、Godrej & Boyce。中國依然有四家企業(yè)入榜,分別為合力、杭叉、龍工、中力,榜單中首次出現了來自巴西和印度的叉車制造商入圍前二十強。
10年間,豐田、凱傲集團、永恒力牢牢占據著全球前三甲,而排名第四位的納科實業(yè),在2016年1月1日正式更名為海斯特—耶魯集團,排名下跌兩位,排在第六位;原先的第五位三菱/卡特彼勒,組合并購TCM、力至優(yōu)、阿特萊特、歐克拉等成立三菱物捷仕株式會社,成為擁有叉車系列最全,品牌最多的供應商,躍升為全球第四;近幾年,隨著物流自動智能化的高速發(fā)展,科朗得益于這方面的大力投入及市場普及,在2017年的排位當中,躍升第5位,相比十年前,上升一位;此前排在第七位的TCM和第八位的日產,在日本政府主導下進行合并,成為了優(yōu)嘉力,并在2015年排名全球第七位,后來又與三菱進行合并,成為三菱物捷仕旗下品牌,優(yōu)嘉力不再出現在榜單上,恢復原先品牌TCM。排名第九的小松,由于近年退出中國市場及戰(zhàn)略調整等因素,小松叉車全球排名被斗山所取代,退至第11位;中國市場的高速增長及海外渠道的拓展延伸,使安徽叉車集團由2007年的第十位,躍升至第七位;2007年排名第11位的力至優(yōu),由于和三菱合并后,不再獨立出現在排行榜中;與此同時,還有TCM、日產都成為三菱物捷仕旗下品牌,不參與榜單,使得韓國三家企業(yè):斗山、克拉克、現代的國際地位直接發(fā)生改變,躍升至全球第九位、第十位和第十二位;中國市場增長最快的還包括杭叉,通過不斷轉型升級、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,始終堅持技術創(chuàng)新、管理創(chuàng)新、戰(zhàn)略創(chuàng)新,逐步建設成為了世界規(guī)模最大的叉車研發(fā)制造基地之一,由2007年的第十五位,上升至全球第8位;自2006年涉足叉車行業(yè)的龍工,作為中國上升速度最快、排名第三的民族工業(yè)車輛品牌,通過不斷拉開與追趕者的距離,2013年,龍工叉車首次進入該榜單第14位,2017年上升為第13位的世界工業(yè)車輛制造商;以電動倉儲叉車為主的中力,位列第14位;排名第18位的臺勵福被豐田收購,第17位的歐克拉與三菱合并,2017年的榜單中未出現二者身影;曼尼通由十年前的第14位,下跌至第17位;走小眾路線的康姆比在近幾年取得了巨大的發(fā)展機遇,由2007年的第19位,躍升至第十五位;同樣與康姆比類似的胡比特克斯,由十年前與大連叉車并列第20位,在去年上升至第18位;大連叉車由于市場戰(zhàn)略等因素,跌出前二十強名單;主攻港口機械、大噸位叉車的科尼重工,排名第17位;來自巴西圣保羅州克拉維紐斯的Paletrans排名第十九位置,這家公司在2016年同樣排在第19位;全球前二十強中,首次出現印度公司,來自孟買的Godrej & Boyce入選,并排在第20位。
縱然中國安徽叉車集團和杭叉集團進入全球叉車前10名行列,但依然和其他叉車巨頭相差甚遠。全球叉車第一集團的豐田和凱傲,銷售收入分別為113.93億美元、67.63億美元,而第二集團中有4名銷售收入超過28億美元。從而,第三集團入圍全球前10名門檻已經抬高至10億美元。因此,中國叉車企業(yè)需要加倍努力!
全球叉車前6位巨頭的藍圖非常明晰,那就是產品線延伸的非常廣泛,高中低端無不涉足,并引領著物流自動智能化解決方案的發(fā)展。擅長電動的和擅長內燃的紛紛合并,出售不賺錢的業(yè)務和關閉在歐美的工廠,轉而在新興市場并建立自己的生產基地。由于掌握先進技術和把控全球市場,擁有150多家叉車制造廠的中國看起來顯得虛胖。
在全球工業(yè)車輛新格局中,中國企業(yè)將面臨隨之而來的巨大壓力和挑戰(zhàn)。中國經濟的增長,實際上掩蓋了外資品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的悄然提升。中國叉車制造業(yè)基礎薄弱,大市場非大國。需要從業(yè)者自己看清形勢,痛定思痛走創(chuàng)新之路?;厥撞孳囀罚瑲W美日從業(yè)者亦經歷無序競爭最后走向行業(yè)范統(tǒng),規(guī)避同質化,產品各有千秋。在細分市場,有的企業(yè)一干幾十年如一日,不管叉車市場如何翻云覆雨驚濤駭浪,專注始終。并不能賺取快錢的叉車業(yè)適合可持續(xù)經營,但中國目前浮躁的經濟環(huán)境讓叉車這個市場深受其害。那些靠中低端產品和價格來沖擊和占有市場的年代將一去不復返。無疑需要中國叉車行業(yè)的從業(yè)者警覺!在新格局的時代,強者愈強,而弱者愈弱!
2024-01-12 09:16
2024-01-11 09:50
2024-01-11 09:42
2024-01-11 08:55
2024-01-10 11:52
2024-01-10 11:47
2024-01-10 11:43
2024-01-10 11:41
2024-01-10 11:40
2024-01-10 11:40